甲狀腺會製造甲狀腺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是生命所必須,同時對身體新陳代謝,生長和發育是非常重要的。 甲狀腺腫大 一般俗稱『大脖子』就是甲狀腺腫大。甲狀腺腫大並非表示有病,因甲狀腺腫大也可以是生理性肥大,其中包括青春期或懷孕。下視丘-腦下垂體-甲狀腺構成體內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主軸。正常情況下,甲狀腺促素會增加甲狀腺對碘的攝取,以增加甲狀腺荷爾蒙對碘的製造。在飲食中缺乏碘,下視丘分泌甲促素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更多之甲狀腺刺激激素,而甲狀腺刺激激素使甲狀腺攝取更多由食物或飲水而來的碘,但甲狀腺刺激激素會促使甲狀腺細胞的生長,因而甲狀腺會肥大。甲狀腺在甲狀腺刺激激素刺激下,變的腫大。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一般的流行率很高,若用眼觀或專科醫師之理學檢查,可達1.5%至6.4%。大部份的結節為良性病變。若是以高解像度超音波檢查, 0.5公分以下的結節也可偵測到,因而結節之比例可達40%以上。台大醫院張天鈞教授曾對健診病人做評估,27.8%病人由理學檢查可看出甲狀腺腫;18.5%病人理學檢查正常但用超音波可測出甲狀腺腫瘤,因而共有46.3%之健診病人有甲狀腺腫大。甲狀腺腫大的問題,可見是相當普遍的。雖然甲狀腺結節的問題是相當普遍,但甲狀腺結節通常是沒有特別的症狀,脖子不會有壓迫的感覺,所以大部份人不會發覺自己的甲狀腺出了問題,往往是在例行健康檢查或因為其它病況檢查時才被發現。造成甲狀腺結節的原因很多,但惡性腫瘤佔的比例很少。甲狀腺癌與良性甲狀腺結節的觸感不同,惡性結節摸來較硬,比較不會隨吞嚥的動作而上下滑動,且有時會發現頸部有淋巴腺腫,然而單靠理學檢查還是無法確切的區分良性或惡性結節。不過因為有此可能性,所以必須針對甲狀腺結節作出診斷,以治療其中的惡性結節,同時也為減少不必要的甲狀腺手術,檢查就相當的重要。甲狀腺超音波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最廣泛也最普遍的檢查方法;不過細胞學檢查則需專門的醫師來判讀,否則出錯得機會不容小覤。 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下之影像可分三大類:實質性(Solid mass),囊腫性(Cyst),混合性腫瘤(Mixed mass)。實質性發生癌症的機會較多,尤其在超音波顯示低回音時要特別留意是惡性的機會較大;囊腫性和混合性也可能出現癌症,不能不謹慎。當甲狀腺結節是屬於多發性的結節時,很難去判斷那一個結節會是惡性的,不過一般多發性結節較少發生惡性變化。 良性的甲狀腺結節,並不需要開刀切除,除非有惡性的傾向或是壓迫到呼吸道或是造成吞嚥困難,否則可以先以甲狀腺素治療以抑制甲狀腺刺激激素達到使結節縮小的目的,用此方法治療的病人,每三個月要追蹤超音波與細針穿刺細胞學,只要結節大小未變化,就不須擔心。若在甲狀腺素治療下,結節仍持續長大,就應考慮手術切除。使用甲狀腺激素治療良性結節,並不是每個人的反應都不錯,應隨時評估其療效。 甲狀腺疾病的治療 甲狀腺疾病的治療並不困難,但有很多人無法治癒,常沉淪在反覆之間,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沒辦法堅持,或則說沒有耐心接受完整的治療。記得,甲狀腺的治療一點也不難。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 1. 藥物治療:這是最常用的治療方式,使用的藥物有Procil, Methimazole, Carbimazole等甲亢藥物。若以口服藥治療,需持續治療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才不易再復發。在治療的期間要定期追蹤體內甲狀腺素的濃度,以便調整藥物的劑量。這些藥物少有副作用;偶而會有皮膚過敏的現象,只要調整藥物或使用抗組織胺來改善過敏反應;更少更少的患者,可能出現白血球減少的現象,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發燒的情況下,應儘速就醫,檢查白血球的計數,以防敗血症的發生。 2. 放射碘治療:可以使用6-10微居理(mCi)的碘-131來治療。通常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功效。不過,在一、二十年之後,會變成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狀況,所以要定期複檢追蹤甲狀腺的功能。 3. 手術治療:當以口服藥物治療失敗之後,或是無法忍受口服藥物的副作用,或是不願接受放射碘的治療時,可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一定的風險和併發症,選擇時藥經過慎重的考慮。手術的不良結果:依舊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割掉的甲狀腺組織太少);甲狀腺功能低下,因割掉太多的甲狀腺組織;傷害到迴返神經,導致聲音沙啞,吃東西、吞口水容易嗆到:傷害副甲狀腺,造成低血鈣症。 甲狀腺腫或結節: 甲狀腺腫或結節,並不一定需要用藥物來治療,但當腫大或結節壓迫到氣管或食道時,或為了美觀時,可在詳細評估之後使用甲狀腺素進行壓制治療。當結節大到影響呼吸或飲食的正常功能時,或是結節有惡性的傾向時,應考慮開刀治療。甲狀腺腫時,應避免食用致腫物,像菠菜、甘藍、蘿蔔、花椰菜、大豆、地下水等。


---


http://www.sim.org.tw/article/A91/%B1`%A8%A3_11.pdf







多發性甲狀腺結節腫之外科治療


吳鴻昇醫師



Goiters, 甲狀腺腫,有流行區與非流行區之分,甲狀腺腫發生在全世界每一城市,其好發率與不同的種族沒有差別。甲狀腺腫的流行賴與形成甲狀腺腫的不同因素。外科醫師為什麼考慮到多發性甲狀腺結節腫?基本上,因為無論是流行區與非流行區,多發性甲狀腺結節腫是常見而且是重要的問題,多發性甲狀腺結節腫常導致壓迫,美觀或功能異常等問題,而且當多發性甲狀腺結節腫合併有惡性腫瘤時比較難診斷。這個章節我們要復習多發性甲狀腺結節腫之病原學、病因學、臨床表徵、手術適應症、併特別強調外科考量及外科技巧。



壹、病原學(Etiology)



一、流行性甲狀腺腫



在碘缺乏地區超過10%以上的人有甲狀腺腫就叫做流行性甲狀腺腫地區。在1993年統計,大約十億五仟八百萬的人在碘缺乏區有形成甲狀腺腫的危險,合計佔全世界人口29%。從118國家具流行性甲狀腺腫的人口大約六億五千五百萬,而大約1200萬人之流行性甲狀腺低能症(endemic cretinism)者有智能不足,流行性甲狀腺腫最知名的地區包括西馬拉亞山南北,阿爾卑斯山及中國大陸山區,南美之安達斯人。



碘缺乏是流行性甲狀腺腫的主因,因為很難從食物中測量碘含量,食物中的碘以測量小便中碘排出比較恰當。在非流行區,小便中排碘量至少100 μg/L。嚴重碘缺乏是每天排碘量少於20μg/L;中度缺乏20-49μg/L,輕度50-99μg/L,流行性甲狀腺腫之盛行率因碘缺乏的嚴重程度而有差異。



流行性甲狀腺低能症起因於子宮內嚴重碘缺乏或母體在懷孕6個月嚴重碘缺乏及甲狀腺低能症,甲狀腺低能症會導致智能及生長障礙。



巨大甲狀腺腫的病人常造成氣管歪斜及壓迫。胸骨下或胸骨後巨大甲狀腺腫能造成上腔靜脈阻塞及靜脈充血及胸壁側支靜脈循環,這類病人是外科治療的適應症。



有硬的結節或明顯結節要考慮可能同時有惡性疾病。對於流行性甲狀腺腫地區甲狀腺癌是否也增加仍有爭論,但是濾泡型及分化不良型甲狀腺癌確實比較常見。因為不是每一位在碘缺乏區的人都會甲狀腺腫,因此其他致病因仍需要考慮。在有些地區造成甲狀腺腫的食物也會形成甲狀腺腫。



二、碘過剩形成甲狀腺腫



因為碘過剩造成甲狀腺腫並不常見。然而,在日本北島Hokkaido以含高碘的昆布做湯食用也會造成甲狀腺腫及甲狀腺功能異常,這類病人因為碘造成的甲狀腺腫,常常在停止服用昆布後甲狀腺腫消失。



三、非流行性甲狀腺腫



在碘供應足夠的國家,甲狀腺賀爾蒙合成可能異常是因為過多的碘在藥品或食物中像在Hokkaido所造成的甲狀腺腫相似。一些病人可能造成Von-Basedow疾病(碘所引發的甲狀腺高能症),有些也將演變成碘引發的甲狀腺低能症。以Hashimoto甲狀腺炎及葛瑞夫氏疾病兩種不正常免疫系統反應,這種情形常見於已開發國家的甲狀腺腫,他們的形成源於刺激或抑制抗體對抗甲狀腺,前者模仿TSH的作用以及與甲狀腺細胞上TSH接受器結合。營養不良或造成甲狀腺腫的物質,例如cyanogenic glycosides, cyanates,及thiocyanate在許多蔬菜中被發現能造成甲狀腺腫,特別在輕微碘缺乏地區。



鋰,用來治療躁鬱症的藥物也有形成甲狀腺腫的相同作用。500至1500CGy低劑量放射線至甲狀腺,也會造成甲狀腺腫像結節性增生(nodular hyperplosia),甲狀腺炎或甲狀腺贅生物。有些病人因為基因上的異常導致無法製造甲狀腺賀爾蒙(dyshormonogenesis),而甲狀腺賀爾蒙過低轉而刺激TSH分泌也會形成甲狀腺腫。



亞急性甲狀腺炎會造成短暫性甲狀腺腫大。這些病人的甲狀腺腫通常是瀰漫性且有壓痛但也可能有結節沒有症狀及無痛性甲狀腺炎。最後,甲狀腺結節性變大可因為良性贅生物像腺瘤或水囊也可能是甲狀腺惡性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欣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