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疾病可大略分成兩類:
1.功能異常: (1)製造過多的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機能亢進。 (2)缺乏甲狀腺激素或減產:甲狀腺機能低下。
2.形態異常: (1)甲狀腺囊腫。 (2)甲狀腺腺瘤。(3)甲狀腺癌。(4)瀰漫性甲狀腺腫
3.有時形態異常也可併存功能異常。



認識甲狀腺疾病
壹、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是指甲狀腺分泌過多,甲狀腺毒症則指身體組織受過多的甲狀腺素刺激後出現的症狀和徵象。

 病因: 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原因很多, 其中最多之原因有兩類。第一類是瀰漫性地甲狀腺腫造成之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稱格雷氏疾病(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此疾病以20至30歲女性病患居多。致病機轉是導因於自體免疫的關係。病人產生甲狀腺促素受體之抗體,持續刺激甲狀腺產生激素,造成機能亢進症。此外也產生抗眼球後及脛前纖維細胞抗體,造成突眼症及脛前黏液水腫。第二類是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所造成之甲狀腺機能亢進,此類病人年齡一般較長約50~60歲。多數病人常併發於早已存在腫大但功能正常之甲狀腺。其它造成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原因如單一結節,亞急性甲狀腺炎,腦下垂體腫瘤等。
 主要臨床特徵: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造成代謝加快,病人常有體重減輕、流汗、怕熱、心悸(心跳快)、脾氣暴躁、緊張、失眠、食慾增加、大便次數增多、月經不正常之現象。雖好發於年輕女性,但男女老幼皆可能發生,而且症狀表現非常多樣化。對於年紀較長,如60歲以上之病人,以上典型症狀則較不明顯。有些人反而外表看起來冷漠、疲憊、憂鬱、混亂,部份年長病患則以心律不整來呈現。有名的例子如美國前總統布希,在慢跑中發現有心律不整,經進一步檢查證實是甲狀腺機能亢進。
 未治療可能導致:心臟病、維生素缺乏、骨質疏鬆、腎結石、糖尿病,待甲狀腺機能耗竭將反成為甲狀腺機能低下。
 測定T4 、T3 、TSH 、free T4 是檢驗甲狀腺機能最直接的方法;至於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則可鑑別甲狀腺自體免疫發炎及一些形態學上的變化 治療方法: 有藥物(抗甲狀腺藥物)、開刀、放射碘治療,須視病人情況來決定治療方針。

 服用抗甲狀腺藥物: 這是一般患者首先採用的治療方式。藥物治療須定期檢測血中甲狀腺素濃度,以調整藥量。使用1~2週後症狀開始改善,4~8週後成效良好,通常需持續使用6~24月至甲狀腺功能正常,使用維持劑量後,如要停藥,須歷經數月並定期追蹤。
極少數人會引起副作用。如︰皮膚癢、皮疹、蕁痲疹、關節疼痛,肝功能異常等,最嚴重者為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狀為喉痛、發燒、有口腔潰瘍; 以上出現時需立刻停藥找醫師診治及進一步檢驗。
 注意事項:
1. 少吃含碘食物,包括海帶、紫菜。外食者,可以把菜先用湯洗一洗再吃,減少鹽分。
2. 戒菸。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如果抽菸,會讓眼睛的病變(眼突)更難治療。
3. 適度管理壓力。
4. 按時服藥及追蹤。
5. 有懷孕計劃者最好和醫師商量。

貳、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 病因
1.先天性甲狀腺發育不良,如:無甲狀腺,或甲狀腺發育不全、異位等
2.甲狀腺荷爾蒙合成障礙:碘缺乏或碘過多、抗甲狀腺藥物治療、遺傳性甲狀腺荷爾蒙合成障礙。
3.破壞甲狀腺組織:甲狀腺經手術或放射碘治療後、 慢性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甲狀腺浸潤性疾病,如類澱粉病、硬皮病等。
4. 其他: 繼發性甲狀腺低下症全身、抗拒甲狀腺荷爾蒙、暫時性甲狀腺低下症:如:亞急性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
其中最多之原因為甲狀腺經手術或放射碘治療後、 慢性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
 主要臨床特徵
症狀出現緩慢而不明顯。病人會有倦怠、怕冷、動作遲緩、便祕、聲音低沈、體重增加、貧血、頭暈、記憶力差嗜睡、說話慢、毛髮稀疏、皮膚乾燥、粗糙變厚、眉毛脫落、臉和手腳易浮腫、心跳速率減慢、月經量多或減少之症狀、嚴重者出現黏液性水腫。
 測定: 測定T4 、T3 、TSH 、free T4 是檢驗甲狀腺機能最直接的方法;至於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則可鑑別甲狀腺自體免疫發炎及一些形態學上的變化。
 醫療處置及相關衛教:
1. 補充口服甲狀腺素:早上服用,吸收效果較佳,定期追蹤。
2. 有些原因引起的甲狀腺低能症應針對原因治療,譬如抗甲狀腺藥物,缺碘或碘多引起,應該減少或停止服用抗甲狀腺藥物,補充飲食碘或限制碘的攝取。
3. 有的甲狀腺低能症如亞急性甲狀腺炎、產褥甲狀腺炎、服用過量抗甲狀腺藥物,和放射碘或甲狀腺手術後不久造成的甲狀腺低能症,可以先觀察再複察。
 衛教:藥物不可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注意甲狀腺功能過高或低之症狀、定期回診、接受醫療診治時,務必主動將目前服用藥物告知醫護人員、飲食原則因新陳代謝緩慢,會有體重過重與便秘情況,應注意膳食纖維與水份的攝取。




甲狀腺結癤的原因包括飲食缺碘、外在刺激物、自體免疫性所起之發炎、原發甲狀腺癌或別處腫瘤轉移至甲狀腺。

結癤可以單一或多發,良性或惡性,病人無意中被發現結癤,又全無其它症狀,則超音抽吸細胞學是最重要的檢查,超音波可以提供影像學上的參考,細針抽吸細胞送病理檢驗可以做出大部分的診斷,如有爭議或疑點則應再採粗針生檢,一般得到正確診斷並不困難。

有了正確診斷才有後續治療的計劃,因此盡量避免「懷疑」惡性而開刀,尤其對年事已高的病人,開刀的決定更要謹慎,口腔潰瘍可能有其他的病因,須再另外處理,可能與無症狀的甲狀腺結癤沒有關係。

當然,沒有一種治療方法是完美無缺的,甲狀腺切除手術亦然,全身麻醉、傷口及疤痕是要面對的基本問題,可能的併發症還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造成低血鈣、反喉神經受損影響聲帶等,雖然這些併發症發生率低,但是患者在接受手術前,仍須與專科醫師充分溝通,瞭解可能衍生的各種問題,作好心理建設,減少無謂的困擾。

手術之後,除了注意有無合併症發生,也要追蹤檢查原來的問題有無復發,傷口癒合並不代表完全痊癒,尤其是癌症患者,手術切除只是治療的開始,必須與醫師配合進一步的治療,如服用放射碘(原子碘),補充甲狀腺素,甚至安排化學療法及放射線療法。不論良性或惡性都要定期回診,即使病情穩定,也要至少每年追蹤檢查一次,才能充分掌握病情變化,及早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欣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