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研究發現與放射性損傷,缺典與高典,遺傳因素有關,動物實驗觀察鼠血中促甲狀腺素升高時,甲狀腺腫瘤發生率也增高,而加用甲狀腺激素,能使發病率降低,近年來研究提示,女性激素有可能為致癌因素之一,某些甲狀腺增生性疾病可合併甲狀腺癌。目前國內外多將原發性甲狀腺癌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癌、髓樣癌4 類。甲狀腺癌屬中醫「癭瘤」、「石癭」範疇。
  典型癥狀與重要體征:甲狀腺癌的臨床表現各種類型有所不同:
  ( 1 )乳頭狀癌:屬低度惡性,多見於 40 歲以下的女性,患者多無明顯不適,且腫瘤生長緩慢,易誤以為良性,腫瘤多單發,質地呈軟膠性硬度或較硬,不規則,邊界不清,活動度一般尚可。大的腫瘤往往伴有囊變,可見到囊壁有葡萄樣結節,突入囊腔,穿刺可吸出淺棕黃色液體。腫瘤一般無包膜,晚期可累及氣管軟骨或周圍軟組織,而使腫瘤固定或出現聲間嘶啞、呼吸困難、咯血、吞咽不適等,以頸淋巴結轉移為主,且發生較早,也可經血道轉移至肺脊柱等。
  ( 2 )濾泡狀癌:屬中度惡性,可多見於 40~60 歲中老年婦女,病程較長,生長緩慢,多為單發,腫瘤邊界清楚,有包膜感,實性硬韌和甲狀腺腫瘤很相似,但癌細胞常侵入包膜外的腺體組織和血管中,所以包膜完整與否是區別于濾泡狀瘤和腺癌的一個重要的根據,另外濾泡較少發生淋巴結轉移 , 而多血行轉移至肺和骨骼。
  ( 3 )未分化狀癌:臨床少見,好發於男性老人,是一種高度的惡性的癌腫,病程短,發展快,主要表現為頸前區腫塊,質硬固定,邊界不清,常伴有腫大淋巴結,血道轉移亦較常見,具有轉移快,死亡率高的特點。
  ( 4 )髓樣癌:是一種中度惡性的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女發病無明顯差異,有家族傾向性。頸前腫物發展較慢,病程較長,腫塊無包膜,大小不一多為單發,質地較硬約 30% 的患者有慢性腹瀉史,並伴有面部潮紅等類癌綜合症,癌塊切除后,腹瀉史即消失,頸淋巴轉移多見,且轉移較早,也可血行轉移至肺、肝和骨骼,髓江西患者血清降鈣素濃度可比正常人高出 4 倍以上。


http://www.uuuwell.com/article-6874-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欣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